李承干:中国兵工界的“国宝”

2025-09-04

 


  李承干(1888-1959),湖南长沙人。1951年参加民建,曾任民建第一届中央常委。曾任湖南电灯公司工程师,汉阳兵工厂电气课长兼附属兵工学校教官,金陵兵工厂厂长,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协理兼永利宁厂厂长。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55年后,任国务院计量局局长。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人大预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21兵工厂——抗战时期中国规模最大的兵工厂,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已经成为一个拥有15201名职工,设有多个分厂,拥有各种机器设备4744部,能生产20多种武器弹药的大型兵工企业。而这座兵工厂的厂长就是兵工专家李承干,他1927年进入金陵兵工厂工作,从此开启兵工事业,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兵工实业家。自“九一八”事变后至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他将金陵兵工厂建成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兵工厂,被誉为中国兵工界的“国宝”。

  金陵兵工厂的前身是由李鸿章在1865年创办的金陵制造局,是国内最早引进西方技术的兵工厂之一。1931年,年轻的李承干被任命为金陵兵工厂厂长。他力破兵工厂积弊,引进新设备、研究新技术,励精图治。短短五年,这家在兵工市场上奄奄一息的旧实业,一举成为能与泛滥的外国军火一争高下的兵工名厂。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军需补给至关重要,为做好长期抗战的后盾,金陵兵工厂开始内迁。李承干带领全厂职工同仇敌忾,抢拆抢装抢运,把全厂5000吨设备,用轮船、火车、汽车、木船运至重庆。金陵兵工厂更名为第21兵工厂。建厂复工后,第21兵工厂成为了大后方最大的“武器弹药库”,在抗战的八年间,供应了抗日军队所需三分之二的枪械、弹药,单是步枪,每个月的产量即可装备一个师。

  

李承干站在广场上带领员工唱厂歌


  他邀请郭沫若写作厂歌,鼓舞民众士气,这就有了郭沫若作词、贺绿汀作曲的《第二十一兵工厂厂歌》:战以止战,兵以弭兵,正义的剑是为保卫和平。创造犀利的武器,争取国防的安宁,光荣的历史肇自金陵。勤俭求知,廉洁公正,迎头赶上,尽我智能,工作是不断的竞争。我们有骨肉般的友爱,我们有金石般的至诚,我们有熔炉般的热烈,我们有钢铁般的坚韧。量欲其富,质欲其精。同志们,猛进!猛进!!同志们,猛进!猛进!!

  全厂职工都认为这首高亢激昂的厂歌写出了自己的心声,为之振奋。多年以后,长安汽车将《第二十一兵工厂厂歌》确定为长安公司企业歌,并更名为《长安之歌》。

  抗战期间,李承干致力于武器制造技术的研究与改进。李承干与枪长工程师一起改造了汉阳式步枪的生产设备,设计制造了新式中正式步枪,其枪筒质量、瞄准和击火性能等都明显优于旧式步枪,在穿透性方面,比日本制造的三八式步枪还要强。批量生产后,中正式步枪逐渐成为国民政府军队普遍使用的武器。

  抗战胜利后,李承干在重庆秘密加入共产党。1947年,李承干不满蒋介石政府发动内战,坚决辞去兵工厂厂长一职,以兵工署副署长身份赴美考察工业。1948年,李承干回国后,任南京永利化工公司协理兼厂厂长。南京解放前夕,李承干积极组织职工开展护厂保产斗争,拒绝将工厂迁往台湾。之后,他来到北平,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出席了开国大典。1955年,国家计量局成立,李承干担任了首任局长,成为新中国计量事业的开创者之一。


  (来源:中国科协之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