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玉(1888-1956),江苏嘉定 ( 今上海市 ) 人。教育家。1945年参与发起组织民建,历任民建理事、常务理事,第一届中央常委。1921年参加中华职业教育社工作,任副理事长、总干事。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 任轻工业部副部长。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民建早期人物与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早期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除黄炎培以外,最具代表性的有一位,他叫杨卫玉。杨卫玉追随黄炎培几十年,为职业教育,为民主科学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同时他又是上海民建最初的组织者。
辛亥革命后,杨卫玉在江苏省办小学校施行新教育,倡导女子职业教育。曾任江苏省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主事(校长),及江苏省第一师范学校、第二师范学校、苏州女子职业学校主事。1917年9月,在嘉定组织儿童学会,研究儿童玩好心理比较、体格及学力比较、群居心理比较。1921年1月,在南翔发起组织以发挥平民精神,实行文化运动为宗旨的振学会,4月举行成立大会,5月出版振学会月刊。省警务处认为振学会“与共产主义趋于一辙”,由省署训令取消。翌年,应黄炎培之邀,参加中华职业教育社,任副理事长、总干事,对中华职业教育社各项事业的创建、扩大、发展出力甚多。1930年,东渡日本考察教育。从辛亥革命至全国解放,除主事上述各校外,还先后兼任上海大夏大学、上海工商专科学校、中华职业学校、民立女子中学、位育中学、南翔苏民职业学校,以及重庆、桂林、昆明等地30多所学校的教授、校长、董事、董事长等职务。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杨卫玉在上海参加抗日救国研究会。“一·二八”淞沪抗战中,他在《国讯》等报刊上发表过许多宣传抗日、争取民主的文章,并在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负责救济战区难民工作。
杨卫玉追随黄炎培几十年,为职业教育、民主科学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提倡教育救国,但事实使他醒悟:“职业教育,只有在民族解放、民权平等、民生幸福的社会里,才能实现它造福人群的理想。” 全面抗战爆发后,杨卫玉随职教社迁往大后方,担任广西分社首任主持者。1938年,为了避开战火,职教社总社办事部迁到桂林、重庆、成都等地,均由他主持社务。1940年12月,黄炎培与冷御秋、江问渔筹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繁忙中无暇顾及社务,于是任命杨卫玉为总干事,专门负责职教社的日常工作。面对“职业教育似乎失去了发展的基础,维持目前的职业教育已极为困难”(杨卫玉语)的不利情况,怀着对“人民生活一天,职业教育也必然需要一天”(杨卫玉语)的坚定信念,他苦心支持着,坚守着职教事业。后来,他愈来愈为国民党的消极抗日及独裁、腐败而忧愤,对共产党坚持抗日、坚持团结、坚持进步十分赞赏。
1945年12月,与黄炎培、胡厥文、李烛尘等组织民主建国会,任常务理事。1949年7月,杨卫玉被选为民主建国会出席新政协代表之一,前往北平。9月,他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国旗、国徽、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委员。10月,他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轻工业部副部长。
杨卫玉有一次对儿女们说;“我一生淡泊,不恋仕途。过去国民党动员我出来做官,我说:‘我不求为官,但愿多做实事。’现在人家问,为什么当官了?我说:‘共产党的官不是官,是为人民服务。’”他唯恐自己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不够,给国家、人民带来损失,因此他学习十分认真。此时他年愈花甲,还像学生一样记笔记,写心得。他的女儿入了党,入了团。作为父亲的杨卫玉为女儿的进步高兴,常戏称她们“党代表”,经常拿学习上的问题与女儿们商讨。
(来源:政协联线、《踏石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