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靖基
1951年11月16日,经施复亮和盛丕华介绍,刘靖基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开始参加民建组织的学习。1953年,民建上海市分会成立,刘靖基成为当时30位常委中的一员。1956年,民建上海市分会改成民建上海市委员会。刘靖基连续当选第一届至第四届副主任委员。1980年1月13日,民建上海市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西路市政协礼堂召开。刘靖基当选民建上海市第五届委员会主任委员。1984年4月10日,民建上海市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刘靖基再次当选市委主委。1988年5月,86岁高龄的刘靖基卸任民建上海市委主委,但仍担任名誉主任委员,坚持工作,直至去世。
加入民建之前,刘靖基已经是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中国民族工商业者,筹备成立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从国外调回资金恢复生产,在上海工商界中发挥了积极的带头作用。加入民建后的46年岁月中,刘靖基对民建的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为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做了大量工作。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发挥带头作用
通过参加民建组织的学习,刘靖基对党的政策有了更充分的认识,更积极地投入到发展企业、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中。1953年10月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刚公布,工商业者中的个别大资本家思想顾虑很大。刘靖基决心以实际行动作出榜样,争取“跑头马”。在安达和大丰两家企业,他接连召开董监事会议、股东大会,研究如何实现公私合营,并得到全权申请办理公私合营的委托,经上海市工业生产委员会批准为公私合营企业。这在上海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有了荣毅仁、郭棣活、刘靖基等工商界代表人士做榜样,很快,广大工商业者申请合营的越来越多。
1956年1月20日,全市各行各业代表2500多人在中苏友好大厦(今上海展览中心)隆重集会。这天是上海市私营工商业全部实行公私合营的日子。民建上海市分会主任委员、市工商联主任委员盛丕华双手捧着红木镶边缎面精装的上海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申请书;民建会员、工商界著名人士刘靖基、刘念义、经叔平、陈铭珊、王兼士、刘公诚、吴振珊、韩志明8人抬着4只扎彩的红漆条箱,里面放着用红布包裹的各行各业要求全行业公私合营申请书走在最前面;市分会副主任委员、市工商联监察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厥文,市分会副主任委员、市工商联副主任委员荣毅仁和全体代表迈着整齐的步伐随后进入会场。这天,全市85个工业行业35163户和120个商业行业71111户获批公私合营(已经公私合营的企业未计算在内),实现了广大工商业者“一次申请,一次批准”的强烈愿望。
协助党和政府落实各项政策
1977年,民建上海市委和市工商联恢复活动,干部陆续回机关报到。恢复组织活动、协助党和政府落实各项政策是这个时期民建的主要工作。1979年1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在北京召开大型座谈会,刘靖基、陈铭珊等8人代表所联系的原工商业者发言。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乌兰夫当场宣布了落实政策的8项措施,代表们深受鼓舞。刘靖基任民建上海市委主委后,1983年,民建、工商联再次抽调力量协助党做好成员有关落实政策情况的复查。至1988年5月,民建上海市委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复查工作和遗留问题的解决已基本结束,连最棘手的私房被占问题也有97%得到了归还。
尽心竭力为“四化”
随着形势的发展,1979年7月16日,民建、工商联联席会议决定,今后工作分3条线进行。第一条线是经常性工作,包括学习、技术、经营管理、基层、对台、文史、家属、信访、互助金等方面,第二条线是筹建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第三条线是工商联的对外联络工作。而第二条线和第三条线都是由刘靖基为主任或组长。
1979年,为积极响应邓小平对原工商业者“钱要用起来,人要用起来”的号召,经过民建、工商联领导反复酝酿,形成了筹建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的设想,即通过认款的办法吸纳工商界落实政策发还的资金,创办一个旨在以“爱国”为动机,以“建设”为目的的经济实体。5月19日,刘靖基正式向工商界提出此倡议。虽已年近80,但他毅然承担起筹备爱建公司的重任,带头认款200万元,并充分发挥所联系的原工商业者优势,带动大家一起筹款,为“四化”建设贡献力量。他一边发动大家认款,筹集资金,一边组织起草《公司章程》等文件,同时开始筹划公司业务项目,分秒必争。不到半年时间,公司即宣告成立,共集资5720万元。刘靖基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他不顾年事已高,继续带领大家开拓业务,为爱建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建市委贯彻“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行动纲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1981年1月,民建中央、全国工商联召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经验交流会”,会上提出要把咨询服务工作作为今后民建、工商联中心任务之一。刘靖基马上落实,就在这年春天,他在市民建、工商联大会上讲话时说:“把两会(民建、工商联)成员中各行各业有各种特长和经验的同志组织起来,成立一个国民经济调整改革咨询服务小组。我自告奋勇,参加进去,当个小组长。……估计可能会碰到一些问题和困难,但我们还是要尝试一下。为(经济)调整献计献策,是我们今天为‘四化’出力的一个新的途径。”由此,市民建和工商联成立了以刘靖基任主任的上海市民建、工商联咨询工作委员会,把原来分散的为‘四化’建设的献计献策发展到有组织的提供专业、专题咨询和政策性咨询,从微观咨询发展到宏观咨询。
开展咨询服务的项目有来自民建中央、全国工商联下达的课题,有来自上海市有关部门下达的课题,有区、局民建、工商联组织的专题调研,有到基层“面对面”咨询和到外省市进行的咨询。咨询项目内容涉及国民经济体制的许多方面,如建议工贸联合、促进经济体制的改革、开展对外合同、对出口高亏产品提出处理意见、为减少上海港口外贸船舶压船现象的建议、在引进设备中如何节约国家外汇、帮助技术攻关、协助专业公司进行全行业经营管理的调查、提出预测性的咨询资料,等等。其中,向民建中央、全国工商联提交的《关于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关于进一步改进中药工作的建议》和《关于恢复和发展上海传统食品的建议》等,得到民建中央、全国工商联的充分肯定。
1983年,市民建、工商联又把经济咨询对象从城镇集体企业扩大到乡镇和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的各类企业。1986年,市民建、工商联与宁夏有关部门共同对固原地区4个县进行宏观咨询考察,并根据当地资源特征,分析原因、寻找关键、研究办法,提出了《关于宁夏固原地区4县脱贫致富的咨询考察综合报告》,开拓了为老少边穷地区提供政策性咨询的新路子。
1987年,市民建、工商联成立“上海工商经济咨询服务中心”,专门负责各类经济咨询及开展支援老少边贫地区,配合政府实施的星火计划,为“四化”建设献计出力。
1981至1992年,共开展咨询项目9942项,参加11768人次,实现经济效益38172万元人民币、561万美元。
参与政治协商座谈会
1956年5月3日,陈云、陈丕显、曹荻秋、刘述周等召开上海市工商界上层人士座谈会,刘靖基和荣毅仁、胡子婴、王性尧、汤蒂因、胡厥文、郭棣活、陈铭珊、刘念义等民建会员参加座谈会。会上,他们对公私合营后定息发放、认购公债、原材料供应、经济改组、人事安排等事宜。陈云根据大家的讨论就人事安排、公私合作、定息等问题发表了总结性意见。
1984年6月,在上海市委统战部召开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双月座谈会上,民建上海市委和市工商联主委刘靖基提出建议:为配合国家改革开放的需要,加速培养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拟开办一所“上海工商学院”。这个建议立即得到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及高等教育局的大力支持。10月,市教卫办批准筹建上海工商学院。经过努力,1985年2月,上海工商学院校董会正式成立。刘靖基任董事会主席。上海工商学院是全国第一所民办大学,以培养工商企业财经专业人才为宗旨和以培养涉外经济管理专业人才为重点。
在上海工商学院的带动下,市、区民建和工商联先后举办了上海工商专业进修学校(1989年秋改名为上海工商专业进修学院)、上海工商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待业青年职业培训学校、业余补习学校等共12所,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参加全国和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
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刘靖基等代表提出请政府调整工业与商业的利润分配,工业生产与商业销售必须分工的议案。1979年12月七届上海市人大二次会议上,刘靖基等代表提出请政府大力支持民建、工商联成立国民经济调整改革咨询服务工作组的议案。1981年七届上海市人大三次会议上,刘靖基代表提出把龙华机场迁至近郊,用以解决在徐汇区发展高层建筑,保证航空安全问题的议案,建议市规划局邀请专家研究龙华机场新址地点。1982年七届上海市人大四次会议上,刘靖基等代表提出建议国家税务局合理调整毛纺织品税率,鼓励企业多利用下脚毛,多生产受消费者欢迎的低档产品。
加强党派思想政治工作
1978年上半年,市民建、工商联逐步恢复了经常性学习,对成员进行形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使大家对实现“四化”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可能性的认识不断提高。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召开。民建上海市委及时举办系列讲座,邀请教授、学者和有关部门的领导担任主讲,帮助成员学习理论、扩大眼界,解放思想。在此期间,民建上海市委和市工南联协助中央新闻纪录制片厂拍摄彩色纪录片《他们是自己人》反映了上海民建、工商联成员为“四化”服务的新风貌。通过多次学习座谈,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坚决相信中国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为维护安定团结作出了贡献。
推进组织发展
1978年底,经过调查了解、重新整顿,共有民建会员2765人。会员中退休的比例大,年龄老化的问题也非常突出,平均年龄68岁。1980年4月,民建上海市委根据实际情况,写了《关于发展组织工作的几点说明》,上报民建中央。刘靖基任主委后,根据会中央和中共上海市委的工作指导,民建市委积极慎重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吸收会员,梳理各级组织。到1987年底,共有会员4810人,平均年龄62.84岁,比四年前下降了4岁。组织发展的同时,民建上海市委还加快对下属组织的建设。1979年1月25 日,民建上海市委复且大学直属支部首先恢复了组织生活,接着外贸、轻工业局、物资局、供销合作社等直属文部或小组也陆续恢复活动。1980 年9月,市区各工作委员会全部开始了正常工作,直属支部和直属小组也在不断地增加和发展。1982 年,民建上海市委召开基层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动基层组织建设,还发动基层酝酿制订会员守则,颁布《民建会员试行守则》,使基层组织得到了健全和巩固。在基层组织有了较大发展的基础 上,1984 年,市区都由工作委员会改建成区委员会,成为一级机构。从1986年4 月开始,民建上海市委又通过试点,把八个工业局和商二局的直属支部改建为工作委员会,以后外经贸和交通系统等也先后建立了工作委员会,作为市委的派出机构。
“我既是统一战线的对象,又是统一战线的工作者,我一定要遵循党的教导,谦虚谨慎,努力自我教育,广交国内外朋友。”自加入民建,刘靖基从政治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经济政策上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商业的保护,积极支持新生的人民政权,放下顾虑、风雨同舟,义无反顾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作为民主党派成员,他积极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和制定,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履行政党职能,发挥他懂经济、能管理的才能和经验,参与政府经济咨询、决策和管理的实际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辛勤耕耘,为上海民建的发展鞠躬尽瘁。尽管已是八十高龄,但他总是说:“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
刘靖基先生的一生,是中国民族工商业者勤奋起家、艰苦创业的一生,是爱国家、爱人民、爱中华民族的一生,是通过不断实践,追求真理、认识真理的一生,是跟着共产党,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生。刘靖基先生的民建岁月,更是躬身践行“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的表率。在统一战线的指引下,他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更为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
1.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市志·民主党派分志(1978-2010)·第三篇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委员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12
2.《中国民主党派上海市地方组织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国民主党派上海市地方组织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10
3.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委员会编:上海民建50年,1995.10
4.上海工商界爱国建设特种基金会编:沪上工商业研究史料,今日出版社,2021.10
5.上海爱建股份有限公司编:刘靖基纪念集,中西书局,
6.政协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委员会编:上海文史资料选辑·上海民建专辑, 2006.11
7.徐建刚著:中国共产党的挚友——刘靖基,“纪念统战百年,弘扬沪商精神”暨刘靖基爱国报国生平事迹研讨会资料选编,2022.9
8.王昌范著:爱国实业家刘靖基,原载《工商联历史人物传》,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2.6